对于孩子近视,许多家长都习以为常,并不把近视当回事。
随着近视手术的普及,不少孩子和家长甚至都有了这样一个观点:
「既然成年后可以做近视手术摘掉眼镜,那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近视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不需要费劲防控近视。」
医生温馨提示,这是近视防控中常见的认知误区,而且这种误区正在危害着许多孩子的眼健康。
如果不加防控,近视对孩子的危害远比你想得可怕 。
高度近视的危害有哪些
01高度近视增加眼底患病风险
通常,医生将600度以上的近视称为高度近视,并建议高度近视人群应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这是因为高度近视由于眼轴过度拉长导致眼球组织受牵拉变薄,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
这些病症触目惊心,它们对视功能造成的损害无法扭转,可导致失明。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近视后,家长不应只考虑近视的矫正,更要帮助孩子避免近视进一步加深,预防演变为高度近视并带来眼底病变风险。
02近视会限制孩子报考大学专业
许多专业都对视力有严格的要求。
比如裸眼视力低于5.0,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等专业便不能报考了,裸眼视力低于4.8,轮机工程、运动训练等专业也不能报考,此外,还有许多体育专业、法学专业、医学类专业都对视力有要求。
即便是可以通过近视手术达到视力标准,但近视手术也并非人人可做。
近视手术的要求十分严格,术前需要先进行一套详细的眼部检查标准后,确认符合手术条件后才可以考虑,而每个人的眼部条件不同,能不能做、做哪一种,都是不一样的。
在银川爱尔眼科医院,每年都有一部分人因为没办法做手术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摘镜梦。
03高度近视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众所周知,高度近视有一定遗传性。
多年来遗传学研究显示,大多数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这种近视眼的人往往年龄较小时,眼睛的近视度数便比较深,其中不少人的父母也是高度近视眼。
从遗传的角度来说,父母双方均为近视比一方近视子女发生近视的危险性大,而一方近视又比双方没近视子女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大,这种遗传性在高度近视的患者中尤其明显。
所以,尽可能地保护眼睛、不近视、度数低,意义真的比我们想象得大得多。
抓住黄金期,保护孩子眼睛
建立视力档案,关注预警信号
01
视力档案通常包括身高、体重、视力、验光、眼压、眼球生物测量(眼轴、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等)。
3岁半或者4岁以后孩子能配合完成所有检查时,便可以考虑建档。
等孩子6岁时,建议每隔3-6个月做一次眼轴测量。
对过量甜食说“NO”
02
过量甜食会导致钙流失加速。身体缺钙后,眼睛的巩膜弹性会降低,间接导致眼轴拉长。
而且糖的代谢需要大量维生素B1,一旦体内缺乏这种维生素,可能导致视神经炎,看不清东西。
建议适当给孩子吃粗粮,其富含的B族维生素对眼睛友好。
角膜塑形镜
03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逆几何设计,仅需在夜间配戴,白天能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看清事物。
经过角膜塑形镜塑形后,能够将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中间,并且改变视网膜周边的远视性离焦,从而达到控制眼轴增长的目的。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04
户外活动与近视眼的患病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孩子们户外活动时,视野开阔,眼睛的视距增大,眼睛会自动调节去看不同距离的东西,远近交替地用眼,使眼睛的睫状肌得到调节,眼调节放松,不感到疲劳,有利于视力保护。
当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