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怎么治?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斜视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医治,对病因不明者,尚无理想方法。
不同类型斜视的医治和手术时机
内斜视患儿常表现出明显的“斗鸡眼”,相对容易引起家长注意。75%左右患儿有远视,多幼年发病,危险因子尚有高龄母亲(〉34岁),母亲在怀孕时吸烟、胎儿早产、剖腹产、出生时低体重等。某些类型的内斜视二岁左右早期手术预后较好,年龄越大,双眼视功能恢复越困难。发病早的内斜视如果未能在五岁前双眼视觉发育尚未完全时纠正眼位,则几乎不能恢复双眼视功能。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为常见的外斜视类型,患病的孩子一般单眼视力都好,多无主观症状,所以,间歇性外斜视早期的诊断关键往往在家长身上。早期,间歇性外斜视的斜视度多不稳定,眼位随注视距离、注意力强弱或患者精神状态在正位和外斜位之间变动。
当孩子看近处时或注意力集中时眼位可保持正常,而看远处、疲劳及走神时可表现为外斜视。孩子在户外强光下常常喜眯一眼以避免复视或混淆视。有些患儿由于眼外肌麻痹,在某些视野方向会出现复视,为克服重影,患儿往往会采用歪头、侧脸、抬高下巴等特殊头位来代偿。
家长应从以上方面入手观察,用相机拍下孩子眼位偏斜时的照片,力求早期发现孩子眼位异常。
间歇性外斜视终大多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即患儿只用一只眼视物,另一只眼始终停留在外斜位上。家长要仔细观察显性外斜视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如果发现孩子外斜视频次增多,持续时间超过一天中时间的一半,应到医院诊并考虑手术医治。
斜视手术后一个月内肌肉尚处于增殖期,患儿忌大补,要少吃鱼肉荤腥,清淡饮食即可。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对斜视手术有正确认识,即手术只能矫正眼位,不能根治病因。因为疾病的根源在于患儿大脑内控制眼球集合和发散的中枢异常,并不在于眼睛本身。所以,对于患儿术后可能出现的斜视过矫、欠矫、复发、头位不改善等情况应给予理解,不可盲目对斜视手术质量产生过高期望值。